党建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民族大道115-1号现代国际1510室
公司邮箱:zajlgs@sina.com
传真:0771-4301852
人力资源综合部:0771-4301852
市场经营部电话:0771-4301283
监督举报电话:0771-4301506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详情

人民日报: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 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学术圆桌)

2023-03-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845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本期学术版推出学术对话,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力图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之问的科学回答、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意义。

  

  世界观

  主持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及其实践,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怎样的创新发展。

  徐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与世界现代化密切相关。15世纪后,伴随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对赖以生存的世界形成了更为全面的了解。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逐渐被打破,人类社会日益成为广泛联系的整体。正是基于对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扩张的敏锐观察,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与世界现代化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人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形成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即现代化的世界观。从普遍性上看,一种现代化的世界观,既受其所处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又在同外部世界长期交流互动中丰富和发展。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凭借其先发优势,向其他国家输出现代化模式,试图以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框定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将广大发展中国家视为其现代化的附庸,结果导致世界现代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不公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千百年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等价值理念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扬弃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从面对世纪疫情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面对环境恶化呼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再到面对发展赤字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努力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前进方向,彰显了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世界观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及其实践表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只有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才能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价值观

  主持人: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价值目标导向。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怎样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哪些贡献。

  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价值指向的历史过程,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取向,即为了谁而发展、为什么搞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根本区别,集中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遵循资本逻辑。从历史上看,西方现代化按照资本逻辑发展起家,没有资本的出现,没有资本的扩张,就没有西方现代化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资本就是西方现代社会和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它决定了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这鲜明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鲜明价值观。

  现代化的推进,既是一个创造和积累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分配发展成果的过程。能否在发展和分配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面对的共同课题,也是检验现代化所追求价值的标尺。西方现代化遵循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在发展中追求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导致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高度凝练和具体实践,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维度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通过殖民扩张实现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对外战争转嫁自身发展的种种危机,通过推行所谓“普世价值”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搞意识形态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摒弃对外军事扩张、殖民掠夺和意识形态输出的做法,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共同价值纽带、指引了正确价值方向。

  

  历史观

  主持人: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蕴含其中的历史观及其实践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郭建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起始于西方,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同时,也要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现代化任务的普遍性,只有通过每一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性才可能得以实现。然而,历史上,西方国家试图将其现代化模式作为“超历史的”一般公式先验地强加于人,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也难以真正推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要经历“跟跑”和“追赶”的历史过程。从我国情况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闭关锁国被动卷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体系,也由此拉开中华民族探索适合自身现代化道路的序幕。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一代代志士仁人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从历史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历史地、必然地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现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号召。经过不懈探索,我们党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新中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三步走”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引领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实战略支撑,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体现独立自主性,在历史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主体性结合中彰显开拓创新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凸显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深刻表明,后发并不意味着落后,更不意味着模仿和照搬。遵循世界现代化历史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和文化传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可能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彻底改变自身历史命运。

  

  文明观

  主持人:请问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及其实践,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叶小文(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首先要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置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背景下加以理解。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全球的社会大转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必然会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说,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又为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活力,营造有利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是平等对话,只有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才能在文明交流融合中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然而,在世界现代化进程早期,一些西方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以圈占土地、掠夺资源和奴役他人来实现发展。这种发展惯性影响至今,在经济全球化中主要表现为独霸产业链高端,垄断世界资源,以便任意“薅羊毛”。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则具体表现为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以西方文明模式定义现代文明。即便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大潮涌动的当下,仍有个别西方国家逆流而动,动辄以筑墙设垒、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手段维护自身霸权,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一家独大、唯我独尊封堵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这不仅有悖于经济全球化大势,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更不利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现代化长远发展。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并孕育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明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深刻而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正是秉持这样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历史上,西方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中,同时得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主张通过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现代性和传统性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创造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民主观

  主持人: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如何更好实现民主,是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观及其实践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

  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的民主建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现代化进程。提升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多大程度上保持自我的内在定力,真正从符合自身历史、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逻辑出发,进行民主建构布局。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只有真正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现代化进程才能顺利推进。西方现代民主源于对君权统治的反抗与限制,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围绕限制或替代君权的代议机构而展开,强调民众通过选举代理人表达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这种民主形式逐渐暴露出代理人无法真正表达民众真实意见的制度缺陷。对此,一些西方国家试图以公民直接参与的协商民主弥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但由于受到制度、文化等因素制约,其效果并不明显。

  在领导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将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把握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强调我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揭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意义。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民主观的鲜明特征。

  只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才是管用的民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发展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民主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能够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能够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中,能够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奋斗的实践中。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不仅有投票权,而且有广泛参与权;人民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愿,而且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人民不仅拥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的当家作主权利,而且拥有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和相关制度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富有蓬勃生机的新事物,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观更具说服力、吸引力、引领力,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观

  主持人: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及其实践,在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等重大问题中具有怎样的独特性,为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作出了怎样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方精云(中国科学院院士)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必然面对、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无论是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或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为主要标志、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当前突飞猛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几乎每一种现代化发展范式,都建立在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点之上。可以说,以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体现着这种现代化的生态观。

  人类社会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各组分之间的一系列反馈过程实现自我控制和调节。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今天,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及其演变方向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演进中的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坚持正确的现代化生态观,按照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变化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肆意攫取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断送整个现代化进程。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大都经历过严重的环境危机,不仅对本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带来一系列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中,虽有对现代化认识存在局限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追求利润最大化,秉持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界视为用于获取物质财富的载体。近年来,虽然一些西方国家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是以资本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转移为手段,以牺牲其他国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只会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延缓甚至阻滞世界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秉持正确的生态观,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鲜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特色的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这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在实践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科学统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各方面要素,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从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的维度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牛镛)

赞一下
({dede:field.goodpost/})
{dede:field.goodper/}%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民族大道115-1号现代国际1510室
公司邮箱:zajlgs@sina.com
传真:0771-4301852
人力资源综合部:0771-4301852
市场经营部电话:0771-4301283
监督举报电话:0771-4301506